在崆峒区,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无需再“多头跑、反复跑”。区综治中心以“一站式”受理、全链条化解的创新模式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中心”的承诺,让社会治理更高效、群众更安心。这里不仅是矛盾的“终点站”,更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“样板间”,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平安基石。
走进区综治中心216办公室,一场物业纠纷调解正在进行中。业主高先生向调解员倾诉:“我家墙面裂缝反映多次,物业总让我找开发商;小区卫生死角长期不清理,电动车乱停乱放堵塞通道,这些问题不解决,我凭什么交物业费?”调解员一边详细记录,一边要求物业负责人现场给予回应。这种“即诉即办、现场督办”的场景,每天都在区综治中心上演。
业主高先生说:“今天首先感谢咱们崆峒区综治中心帮我解决了三、五年的问题。第一个就是解决了咱们这个来回跑路,在一个小时之内把咱们这个问题解决了。第二个的话,是为我解决的(了) 这个诉讼成本。一旦发生诉讼的话,就要打三、四个月的官司,(这里)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,非常感谢。”
展开剩余65%在心理咨询室,55岁的退休教师王晓娟正在接受心理疏导。“退休后突然闲下来,儿子在西安工作联系少了,丈夫也经常外出,我更年期情绪波动大,晚上睡不着……”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慧一边倾听,一边引导她通过呼吸训练、人体沙包等方式释放压力。“调解纠纷先调情绪”这是张慧化解矛盾纠纷的不二法则。
崆峒区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张慧说:“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,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,我会首先关注当事人的情绪状态。只有当他们的情绪得到适当的调节和缓解,心情趋于平和时,矛盾的实质问题才更容易被理性地表达和解决。这样不仅有助于双方的沟通,也能让调解更高效、更有成效,矛盾双方都会带着笑脸离开。”
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创稳”,区综治中心通过“七中心合一”建设,打造了功能完备的综合服务平台。集信访接待、诉讼立案、矛盾调解等16个功能区,实现“进一扇门、解所有事”。同时,整合法院、公安、司法等15个单位力量,组建12个专职调解团队和2个速裁快审团队,形成“调解+速裁+心理疏导”的全链条解纷机制。
截至目前,区法院对接分流至综治中心案件3421件,分流率61.15%;调解成功1755件,成功率51.3%;综治中心直接受理849件,成功调解468件,成功率55.12%;“警调”对接调解成功1992件,成功率95.2%;“访调”对接17件,按时办结反馈16件。30%以上的民商事、行政案件通过非诉方式化解,治理成效看得见。
从物业纠纷到家庭矛盾,从邻里争执到劳动争议,区综治中心用“一站式”服务让群众“只进一扇门,最多跑一次”。如今,“有矛盾找综治中心”已成为崆峒群众的共识。这里不仅是化解矛盾的“终点站”,更是传递温暖的“中转站”。今后,区综治中心将持续深化“平安善治”实践,完善“吹哨报到”机制,以创新赋能治理,用服务传递温度,为平安崆峒建设注入更强动能。
(记者:兰彩云 编辑:王娜 审核:牛栋)
发布于:甘肃省